李兰:思危而不惧难

2024-04-02

李兰:思危而不惧难

 

2015720日,是与成思危主席最后告别的日子,天气异常闷热,沉积了几天的雨迟迟不下来,仿佛那紧压心头难以言说的悲痛。

追悼会9点开始,不到8点,就有上千人集结成队,有来自全国各地与成思危主席共事的民建会员,他挚爱的学生、同学、同事和朋友们,也有他关心、鼓励和支持过的企业家们。大家眼含热泪、心怀感恩、依依不舍、默默告别:亲爱的成思危主席,我们来送您最后一程……

人的一生遇人无数,但有些人却让人永不忘怀。我有幸较早加入民建,并被委以《经济界》杂志社社长、主编,担任过民建中央常委、企业委员会副主任、妇委会主任和民建中央直属二支部主任的工作,有不少和成思危主席见面和交流的机会。

我自协助萧灼基老师参与兼职民建中央主办的《经济界》杂志社工作,到2003年主持《经济界》至今,这期间,由于向思危主席约稿常要与主席通电话。有一次主席转来的稿件发现与原版本有几处出入,主席便希望以后他的稿件由我亲自去取,以免中间环节出差错。自此,从他在西黄城根办公,到后来在人民大会堂办公,他一共为《经济界》撰写的40多篇文章,都由我亲自取回。每次只要0000号码的电话响起,就会传来主席亲切的声音:小李啊,又给你写了篇关于......的文章,你XX点来我这儿取吧。之后我便放下所有的事,欣喜地如约到他办公室,因为这是向主席请教学习的难得机会啊。习惯了每次见面主席都会问的问题:最近有什么发现和思考啊,读了些什么好书啊,我总是迫不及待把堆积的思虑一股脑一吐为快,然后静听主席耐心解惑……

坐在主席那满是书香、宽敞明亮办公室的沙发上,品着秘书沏好的绿茶,主席的话如屡屡清泉直沁心田。交谈的话题大多围绕当前的形势和热点问题,尤其是自2002年本人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十年间,有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了解社会,同时新的困惑和焦虑也不断增加,从开始常常问主席为什么会这样到后来愤慨为什么还这样,每当我表达一些困扰和忧虑时,主席都安静地听完,然后从国际比较、历史经验以及现阶段的进步和难点,耐心叙说这些问题的由来与解决路径。思危而不惧难,这种达观精神和积极态度对我和主席身边的许多人影响深远。

每次见面,主席还特别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对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主持的创新人才尤其是企业家人才研究课题特别关注,尤其是对1993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每年有数千名企业家参与的问卷追踪调查课题工作特别感兴趣。我们常会探讨不同时期什么是优秀企业家和成功企业的评价标准,中国产生一大批真正的大型跨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企业发展前沿理论以及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文化等问题。有一次,我向主席介绍了刚看过的一本日本作者的书《人体与企业组织诊断:从中医来把脉》,没想到主席非常感兴趣,说马上找来他看看。每次除了去取稿,我还常常带些书给主席。有一次接到主席的电话说:小李,赶快把你历年的企业家调查研究报告全部给我拿过来,我要用。思危主席每次看到报告都很欣喜,说:调查追踪数据报告了企业家们的进步,也看到了他们的不易和艰难,当今企业家的作用不可估量,并提议每年民建中央主办的非公有制经济论坛上及时发布反映民营企业家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

记得2006年,主席对课题组的企业家个人学习与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专题调查特别有兴趣。当年学习型组织创始人、《第五项修炼》作者、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彼得·圣吉教授来中国我们见过,我问主席是否愿意见他交流下,主席欣然答应。那是初春的一个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客厅,主席和彼得·圣吉一见如故,用英文交流了很久,双方对世界面临的难题以及人类的新使命等话题交谈深入。后来,主席还欣然给公开出版的调查研究成果集《企业家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一书作序,他写道:有不少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陶醉于一时的成功中,头脑发热,自以为是,忽视了学习和创新。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考虑今天干什么,更要考虑明天干什么。学习型组织首要的一条是自我超越,核心是系统思考。企业家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创新、超越,不断适应新的外部环境,才能持续求得生存和获得发展。

思危主席一直非常关心企业家的学习和进步,常说企业家是不是优秀,取决于他自身的努力,也取决于有没有优秀的组织帮助他进步,民建是以经济界人士为主的参政党,应为企业家多创造些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我担任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副主任时,主席专门交给我两项工作,一是在1999年筹建福建泉州培训中心;二是策划2002年首届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研讨会。从讲课老师的邀请,讲课内容的设计到交流形式,主席都亲自过问并给予了很多指导。2002830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的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由此一年一度的非公论坛拉开序幕,到2015年,共举行了13届,每届参会人数多达千人。我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这样的画面,主席每次专题讲演后,都会安排一个互动环节,上千人的大会场,主席一人在台上回答问题,台下企业家们可以自由提问,甚至䜣苦,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进行评论,会场气氛十分轻松且笑声不断,主席借此机会为企业家们排忧、解惑、鼓劲,使企业家们感受到温暖,受到启迪和得到鼓励,有一些会友会后马上提出申请希望加入民建。我认识的不少优秀企业家都是与主席见过一次面,或者听过主席的一次讲演就被他的魅力折服,积极要求加入民建的。

主席不仅日理万机,还亲力亲为,热忱关心、帮助支持企业家的事业。不少活动中,常听到主席问起,“XXX,你那新产品面世如何了?”“你那份申诉材料我已经转给XXX了。”“你那个项目攻关难题解决了吗?”“你那个会我争取去参加啊”……主席百忙之中还会出席支持产业发展的论坛,每次发言他都经过调查研究,有不少新观点给人启发。他待人亲切,没有架子。有一次,主席参加一个论坛,有个环节是给一位优秀企业家颁奖,颁奖嘉宾有两个人,主持人犯愁怎么站位,主席说:当然是企业家站中间,我们是来给企业家站台的。虽然只是一句诙谐的话,但自然中透出了主席对企业家们的那一份珍惜和理解。

思危主席是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但我更愿意尊他为一位教育家,像一位等待已久的伯乐。主席的工作除了著书立说、讲演开会,与各方人士广泛接触,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造就人才也是他投入精力和感情较多的工作。2003年,我协助民建中央副主席李谠担任民建中央直属二支部副主任(2007年担任主任)之后,这样的感受更加强烈。二支部共40多位成员,大都由国家部委司局级领导、优秀企业家和著名专家学者等组成,每季度开一次例会,思危主席2008年从民建中央主席退下来后,几乎每次都参加支部例会,自2008年以来共参加有近30次。每次开会时间都依主席时间而定,因为每次例会大家最期盼的就是能见到主席,听他讲话,带着问题和他交流。例会都安排在支部成员的单位进行,会上大家都会介绍本季度自己的工作生活及所见所闻所想,主席听得仔细并随时提问。和大家一样,他自己也一样娓娓道来,分享这段时间的经历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并认真回答大家的问题,再敏感的问题也不回避。主席的远见卓识和个人修养,令大家钦佩。主席平时很忙,参与很多社会事务,但每次例会的讲话都十分投入和精彩,主席超人的精力和热忱也让大家叹服和感动。多年来,这二支部例会已经成为二支部成员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伴随和激励着大家一路成长。

思危主席最后一次参加民建二支部例会是在2014年秋,那是在支部成员位于三里河的公司举行,看着远远走来的主席,头发有些凌乱,脸上有几分憔悴,大家沉默无语,心里尽是担忧。病中的主席还总是把日程排的满满的,在2013~2014年的6次例会上,每次他都兴奋地和大家分享这段时间到了国内国外的哪些地方,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什么主题的演讲,访问中有些什么感受,新出了什么书。最后这次例会,主席还向大家介绍了他刚完成的一篇文章,还推荐了一个电视访谈让大家找来看看……

转眼2015年又一次支部例会,大家关切地问主席会不会来开会,我与主席的女儿通了电话,得知主席身体每况愈下,不能再来了,心里十分难过。我们几次联系好要去医院探望主席,都因主席发烧临时被医生挡住。我知道主席特别热爱生活,尤其喜欢音乐,还会弹钢琴,在一次民建周年晚会上,主席用美声男中音唱的《雪绒花》和《同一首歌》,令大家印象深刻。他这么热爱生活,可他的时间精力都给了事业。为了让他在医院的日子有所安慰,4月初,我挑了个音质较好的蓝牙便携音响,录制了一百多首他喜欢的歌,有《红河谷》《友谊地久天长》《老黑奴》《在那遥远的地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赞》等,请人送到医院。我担心送去的人不知道设备怎么安装使用,没想到主席见到音响设备特别高兴,饶有兴致地看了遍说明书,马上指挥人三两下就把它装好了。后来他的女儿特意打电话来,说主席收到这个礼物非常高兴,有这些美好的音乐在病房日夜陪伴他十分安慰。

看望主席的心愿于65日这天终于实现了,那天上午参加民建常委会,会一散就赶到了协和医院,虽然之前想了很多次见面的场景,但是见到主席那消瘦的脸颊和扎满针头的双手,还是难以掩饰内心的痛楚,强忍泪水不让掉下来。主席见到我马上露出笑容,还伸手示意,宽慰我们说今天体温不太高……分别的时候心中不舍,主席挥挥手,就把头转向另一侧,望向窗外了,我想主席是不愿看到我的眼中噙满的泪花呵……依依惜别,出了门来到病房外的长廊边,忍不住泪如雨下。主席,还能再来看您吗?

611日正值思危主席80岁生日,那天下午,正值二支部例会在民建中央机关召开,大家选了个廿一客带松仁的蛋糕,连同写满二支部每一位成员祝福的生日贺卡送去医院。主席很高兴,立即将他写的一首诗《八十回眸》发到了二支部成员微信群里,大家好激动。当天我就把主席的诗配上一张特别挑选的他神采奕奕的照片发到微信群里,以至于不少朋友误会为那首诗配的照片是他80岁生日当天的照片。一个月后主席去世的消息传出,好多朋友都不敢相信,不能接受,那照片上的他有多么地精神呵……

有幸在较年轻的时候认识思危主席,有幸成为民建大家庭的一员并结识各方优秀人士,有幸和思危主席一路参加了在长江三峡轮船上召开的民建中央首届风险论坛上目睹并见证了政协会上民建中央风险投资一号提案的诞生,有幸有那么多机会那么多时间亲耳聆听主席的教诲,向他学习如何做人做事,这真是一生的幸运呵,感恩!

生命无常,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决定生命的丰厚。思危而不惧难!主席以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仁爱之心,用他的强烈使命感、奉献精神和达观的态度,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催人奋进的生命凯歌,永远地回响在我们心中……

 

李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原文登载于《经济界》2015年笫5期,有删改)


转发 分享